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北京门头沟区环保义务写进村规民约

点击次数:2018-07-19 12:34:59【打印】【关闭】

走进北京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农村常见的露天阴沟和垃圾死角,在这里根本看不到,一切都是清清爽爽。  在家门口正把厨余垃圾和生活垃

走进北京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农村常见的露天阴沟和垃圾死角,在这里根本看不到,一切都是清清爽爽。

  在家门口正把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细心分类的村民李素琴一边手头忙活着一边告诉笔者,村里这样干净可不是因为天天雇人打扫,大家都是按照村规民约自觉清扫垃圾,维护周边环境。

  翻开李大姐所说的《水峪嘴村村规民约》,从村务公开到党员管理,从环境卫生整治到集体财产保护,里面都有明确规定。但最显眼的还是关于环保的几条,“护山护林,自觉维护村容和公共卫生。不乱排放污水,保障水道畅通,注意饮用水安全,不得向永定河排污……”几乎占了整个条约的一半。

  “村里转型之前的很多年里,村民们都是靠挖煤采石来挣钱,矿上的矿约一直是大家眼里的章程,多开山多生产成为了行为准则,村里到处是散落的碎石和垃圾。”水峪嘴村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向笔者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水峪嘴村按照要求陆续关停了村里的采石场,开始转型做旅游休闲产业。

  虽然依山傍水,又有京西古道、牛角岭这样极佳的旅游资源,但是想留住游客,没有好的环境显然不行。怎样才能唤醒村民的环保意识,从根儿上解决环境问题?村里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审议,把多个环保条款写进了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就是村里的行为规范,吃穿住行都有规定,因为是集体通过的,所以大家也乐于接受。” 村民们都说,加入环保条款的新村规民约实施以来,护林的人多了,毁林的人少了;热心村集体公益的人多了,破坏村容村貌的人少了。

  如今,真正吃上了青山绿水饭的水峪嘴村,通过主打生态旅游,吸引来了大批游客,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三年内实现节节攀升。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和林权改革现已全面完成,村民们每年都能从林权分红中获益。

  变化的不仅是收入,还有村民们对环保和公众意识的认知提升。像城区都很难做好的垃圾分类,在水峪嘴村却推广得挺顺利。

  每个农家小院里都配有两只垃圾桶,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村里在果园内建起了厨余垃圾回收处理站,进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利用。每天上午,村委会指派专人挨家挨户进行厨余垃圾回收,统一运往垃圾回收站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垃圾可直接用于果园堆肥,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几年间,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水峪嘴村成了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村,成功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促进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打开了一条绿色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像水峪嘴村这样转型后用村规民约为环境“保驾护航”的,在门头沟并不是少数。军庄镇东山村把村民分片护林的规定写进了村规,龙泉镇城子村的村规民约中则明确提到,生活垃圾要再次分类,潭柘寺镇王家坡村把保护潭柘寺景区周边环境的条款纳入了村规……目前,门头沟区170余个村,村村都把环境保护写进了村规民约。

  截至2016年底,门头沟区林地面积增加至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18%,林木绿化率达到64.27%。2017年,门头沟区还将重点实施绿色廊道生态景观、城区郊野公园、绿道建设等项目,推进生态林地保护建设,开展废弃矿山腾退复绿。同时,通过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等工程,打造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

  “门头沟过去为首都贡献了‘一盆火’,未来将打造成环首都的魅力生态花园,” 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要求区民政、环保等部门指导各村各社区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内的环保条款。未来5年,门头沟区将突出生态涵养、旅游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功能的有机共生、融合发展,构建生态环境优美、园林景观提升、城市水系健康“三位一体”的城市大环境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北京日报 通讯员 贾彦颖) 

浏览相关内容: